首先,孩子们收集了三种常见的土壤,分别是沙质土、黏质土和壤土。然后,将废旧的塑料瓶从中间剪开,把上半部分倒过来,像漏斗一样插入下半部分。接着,用纱布蒙住瓶口,并用橡皮筋扎紧,这样一个简易的土壤过滤器就做好了。三个瓶子都如此操作,分别对应三种土壤。
孩子们把收集来的沙质土、黏质土和壤土分别小心地倒入对应的塑料瓶过滤器中,向三个装有不同土壤的过滤器中缓慢倒入等量的水。
孩子们仔细观察,看看哪个瓶子里的水下降得最快,哪个最慢。神奇的现象出现啦!装有沙质土的瓶子里,水很快就渗下去了,水位下降得特别明显;而装有黏质土的瓶子,水渗得非常慢,好像在艰难地穿过一层厚厚的屏障;壤土瓶子里水的渗透速度则介于两者之间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现象呢?原来,这是因为不同土壤的颗粒大小和结构不一样。沙质土颗粒大,颗粒之间的空隙也大,水很容易就通过这些空隙渗下去,所以渗水能力最强。黏质土颗粒小,排列紧密,空隙很小,水很难通过,渗水能力就最差。壤土的颗粒大小和空隙适中,渗水能力也就处于中间水平。
孩子们通过实践,了解了土壤的渗水能力。这种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?在种花种草的时候,如果植物喜欢干燥一点的环境,就可以选择沙质土,因为它渗水快,不容易积水烂根;要是植物喜欢湿润的环境,黏质土就不太合适啦,壤土会是更好的选择。在农田里,农民伯伯也会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的渗水情况,来决定灌溉的水量和频率。
泥土,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元素,其实蕴藏着许多秘密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,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。我们会继续引导孩子们去探索、去发现、去体验,让他们与大自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。